【案例分析】
服务对象张女士,40岁,未参加正式工作,现在戒毒期间。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张女士的儿子到了上学年龄,因为是非婚生育,身份信息不全,影响了入学的办理,张女士为此非常着急。社会工作者决定以此为契机,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 为张女士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心理’视角,在“情境中”观察张女士与周围环境互动情况: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一起将生活问题转为需求:逐一讨论可使用的资源,制作需求与资源分析表。接下来,社会工作者征得张女士同意与相关资源逐一关联确认,并与警察、医生各方紧密合作,提出一整套服务,持续跟进资源的全程使用,保障服务效果。
问题:
1.将张女士生活问题转化成需求并列出她的可用资源,按照需求与资源分析表格中序号的内容,在答题卡上即可。

2.分析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遵循的个案管理实施原则。
【参考答案】
1.需求与资源分析表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遵循的个案管理的实施原则如下:
(1)服务对象参与。服务对象需要参与个案管理的过程。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一起将生活问题转为需求,逐一讨论可使用的资源,这些过程中服务对象一直参与其中,而不是单纯接受服务。
(2)服务评估。评估是个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生理状况、社会环境、非正式网络,甚至个人偏好。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心理”视角,在“情境 中”观察张女士与周围环境互动情况,制作需求与资源分析表,帮助张女士与相关资源关联确认,这些都是在进行服务评估。
(3)服务协调。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各方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人服务”,不局限于特殊需要。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警察、医生各方紧密合作,协调各种资源为张女士提供服务。
(4)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掌握各种资源,加以整合运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制作需求与资源分析表,与资源进行关联确认。
(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社会工作者需要设计一整套服务,并且通过各种服务的联结最终促使服务对象学会独立自主:专业合作,是指结合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工作方法。案例中提及社会工作者在经过需求评估和可利用资源确认后提出一整套服务,并与专业人员警察、医生各方紧密合作。
(6)服务监督。社会工作者需要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能够达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标准。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持续跟进资源的全程使用,保障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