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位置: 社会工作师 > 备考资料 > 中级综合能力 >

2018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第三章第三节

来源:中公社会工作师考试网 2017-12-13

找社工考友交流加群:570305350 | 社工考试干货加微信“sgzpks"

报考指导 | 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 考试题库

2018年各省社会工作师考试公告发布时间 | 加入“”计划

【导语】一年一度的社会工作师考试又来了,为了方便广大社工中级的考生们备考,中公社会工作师的小编特地为你整理了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的考备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二、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

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五个阶段论: 口唇期(0~1 )

肛门期(1~3 )

性器期(3~6 )

潜伏期(6~ 青春期)

生殖期(青春期~ 成年)

(二)埃里克森 :

1.在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引入了社会文化因素

2.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了一生

3.人生发展8阶段:(重点掌握)

婴儿期(0~1)——信任/不信任

幼儿期(1~3)——自主/羞怯

儿童早期(3~6)——主动/内疚

儿童中期(6~12)——勤奋/自卑

青少年期(12~20)——同一性/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40)——亲密/孤独

成年中期(40~65)——繁衍/停滞

成年晚期(65~ )——自我整合/绝望

基本观点 :( 重点理解)

每个发展阶段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个体只有面对解决何以冲突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如果冲突无法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强调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