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社工考友交流加群:433489322 | 社工考试干货加微信“sgzpks"
报考指导 | 社工实务 | 社工综合能力 | 法规与政策 | 考试题库
2019年社工师报考常见问题 | 社工新手指导 | 网课提前学
【导语】一年一度的社会工作师考试又来了,为了方便广大社工中级的考生们备考,中公社会工作师的小编特地为你整理了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的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了解]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不赞同心理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和验证的内心世界的做法,而是主张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观察到的人的外显行为上。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的反应,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应模式。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也着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但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使人的行为产生的内心世界上。与心理分析理论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它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三)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EdwinM.lement)和贝克(Howard Beck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社会上的重要他人(如警察、法官)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自我认定就是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因而“破罐破摔”,在行为方面更加偏离社会规范。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四)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传统的观念是将矫正对象看作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的着重点就放在对矫正对象的严格监管和强制性的教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也如此。